网吧,若不是停电断网,好友的呼唤,它就像一个陌生的老朋友,离开了我的视线却从未远去。 站在熟悉的网吧,名字大多换成了XX网咖,突然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换了名字,里头的玩家和氛围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年的网吧独特的氛围 记得最开始接触网吧的时候,是在小学6年纪的暑假。我在几个小伙伴的怂恿下,和他们一同迈进了那个对我而言充满着神秘又刺激的地方。 自打那天开始,我便觉得仿佛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充满油垢鼠标键盘,鲜艳的画面,以及那些从未见过的游戏对于我来说充满着极大的新鲜感。而真正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那里独特的游戏氛围。 人山人海的网吧在那个年代下的网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满了烟味,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土味天宫的感觉。满屋子缭绕的二手烟,泡面和不断敲击鼠标键盘的声音便成了那里的标志。 网吧几乎就没有安静的时候,人们的呼喊声,愤怒的谩骂,愉悦的欢呼。似乎在那里只剩下了“喊”这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开心快乐可以喊,恼羞成怒还可以喊,喊的时候可以是给自己听,也可以是给朋友听。总之遇到事情喊一喊就对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其实那时去网吧的人有一大部分是因为电脑过于昂贵,但还有一部分人即便家中有电脑也仍旧喜欢去网吧。 网吧的各类圈子 那时的网吧代表着属于游戏玩家的世界。即使是一间巴掌大的小屋,也能够划分区域。人是忠于习惯的生物,在习惯的驱使下,一旦熟悉了一个网吧的环境一般就不会再选择其他地方,成为常客。 网咖其中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因为那时宽带速度很慢,普及度远不及现在,很大一部分的单机游戏都需要在局域网对战。所以想玩CS和war3就只能与自己网吧内的其他玩家进行对战。 有的时候还会遇到打一半杀红眼的情况。若是看到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寻找玩CS的机位,同时强硬地抢走对方鼠标来查看对方的ID,这多数是被打怒了。一般的结局来讲要么是一方服软道个歉买盒烟或买瓶水,要么就是双方谁也不服谁,最后发展真人PK。 网络家园那个时代信息较闭塞,大部分有关游戏的资讯除了游戏杂志报刊,游戏节目(游戏风云!!!)也会有几位的玩家会在网络上找找攻略学学技巧。但最终真正的传播还是靠口口相传和实战教育。这二者最佳的传播地点正是网吧。所以对于玩家来讲,网吧有的时候并不单单是一个游戏场所,更是游戏同好的交流地点,什么师傅徒弟兄弟战友的关系也没少。 衰落而质变的网吧文化 曾有一个公共澡堂的故事,公共澡堂因为城市改造而被拆迁。几个澡堂的常客最后一次聚集在那个他们熟知的澡堂里,一块洗最后一次澡。在他们聊天的对白里充满了遗憾与失落。 时至今日,许久不去网吧的我看到新生的网咖与自己记忆中的网吧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我明白了什么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年的网吧我们其实都是一个个孤独的人。那个时候游戏还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尽管现在也差不多),父母老师一味地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身旁的同学或迫于父母老师的压力不敢去,或是因为学习压力不能去。形单影孤的我们,却在那个名为网吧的小破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那里的每个人都与我们一样喜欢着游戏热爱着游戏,我们会因为隔壁拿到了五杀时惊叹不已,也会在他被大神杀爆时唏嘘不已。尽管我们表达这两种情感的时候,都是一句简单的“卧槽!?”。但那便是属于我们的共同语言,网吧则是贯彻这种共鸣的一个大环境。 头号玩家在网吧中我们可以增进游戏技术,结识新的游戏好友。外向热情的人在进入网吧的时候会与脸熟的常客打一声招呼,少言寡语的人也会在看到三五成群前来寻找连坐的机器时主动告诉他们自己可以换个位置。 那时候的网吧,世俗的人情味充斥各个角落。记录着我们有关游戏的青春,记录着我们对游戏最初的热爱与执着,记录着我们第一次为了游戏而通宵狂欢。它承载了太多太多。 现在的网咖,配置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舒适,网络越来越快。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环境和人一样,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了人与人的交流,除了连坐时的开黑,人们仿佛把自己禁锢在电脑屏幕前,也难怪会有豪华的包间机房。 或许那曾经的我们其实一直都在那个记忆中的网吧里,愉快地玩着游戏,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只有那来自于游戏的单纯的快乐。简单而又纯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2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