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当下,中小学生经常在家进行网上学习,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时间和频率大增,很多未成年人在家长无法全面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在学习期间偷玩网络游戏,甚至有的过度消费和陷于沉迷。”全国人大代表陈静认为,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全面优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建议对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立法监管。

加强网络游戏跟踪监测

陈静建议,明确网络游戏企业准入制度、游戏内容审批制度。委托致力于保护未成年健康上网的第三方组织,对批准上市的网络游戏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未成年人沉迷成因分析,及时对造成沉迷的游戏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进行修改。

在加强网络游戏监管方面,陈静建议通过有效的举报机制、后台监督、大数据分析,构建一个严格完整的监控网络,使群众能够及时进行举报和投诉,为青少年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游戏市场的执法力度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尤其要对游戏运营平台进行监管。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取缔非法网吧,整治网络游戏市场乱象。

严格执行登录实名制

陈静表示,要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游戏账号申请时必须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并结合人脸识别技术,方可取得游戏权限。在游戏过程中也要通过人脸识别确认,防止儿童骗取老年人刷脸而使用者是儿童的情况出现。未成年人在游戏中不仅充值要刷脸,每玩30分钟也要刷脸一次。从源头和终端加强管理,未经审核通过的不良游戏不得进口,不得出售和提供下载。规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出厂时就预装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的保护软件,防范不良游戏,控制游戏时长。

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和扣费方式

针对一些未成年人动辄充值成千上万元的问题,陈静建议监管部门要求企业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申诉与受理机制,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游戏的投诉和举报,并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要求所有企业按此执行。“对收费道具、点卡消费实行市场指导价并实施监管,严禁未成年人网络消费。严禁通过划转手机费、通过未知短信直接收费等方式来完成支付。”陈静说。

此外,她还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针对青少年特定消费群体,要提供特定的游戏内容,避免接触不良内容。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完善游戏内容审核机制,在游戏发行前,对游戏内容进行定性,对于内容不宜于青少年娱乐、容易造成沉迷的网络游戏一定要禁止未成年人参与。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

编辑彭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8934.html
------分隔线----------------------------